网络拍卖公告
拍卖标的推荐
网上竞买指南
拍卖电商动态
 
首页 >关于我们> 网络拍卖公告
 
[市场扫描]春拍珍品“走麦城”值得投资者关注
点击次数:2385
近日,国内一家媒体针对今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做了一个“流拍榜”。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在“华丽”总成交的背后,却存在着众多流拍的珍品。众多珍品“走麦城”,无疑值得广大艺术品投资者关注。

重量级拍品频流拍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内地春拍中,最低估价在10万元以上的流拍瓷器,京城就达到了近900件。在书画拍卖中,估价18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陈逸飞1988年作《 二重奏》等众多名家珍品也纷纷流拍。不仅是内地,在香港,重量级拍品也频受冷遇。

    在香港苏富比今年春季拍卖会上,以宋金瓷器及明清官窑瓷器为内容的“珍瓷雅尚──乐山堂御制瓷器珍藏”专场拍卖会上,买气十分冷淡,20件拍品仅成交6件,成交率只有30%,总成交金额不到5300万港元,只有总预估价的66.4%。在香港佳士得的春拍上,这种冷遇更加明显。只有5件拍品组成的“典雅之艺术”专场,最终只有两件艺术品成交,成交金额只有650.925万元,且成交价均低于估价。其中的重量级拍品:十七世纪白玉痕都斯坦乾隆御题“西昆玉”饮器(如图)、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八卦纹琮式瓶也流拍,无疑也让主办方非常失望。

转手间隔短

    综观这些流拍的珍品,有些在市场上有争议,但更多的是流传有序,且曾在拍场上叱咤风云。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主办方原本主推一件清乾隆御制缂丝《三星图颂》,在2006年春拍时成交价达到了1852.88万港元,这件作品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旧藏。慈禧太后生前在储秀宫东梢间的墙上也挂了一幅同样的挂轴,可谓流传有序,但最终还是流拍。玉器方面,白玉痕都斯坦乾隆御题“西昆玉”饮器2004年拍卖成交价为920多万港元。

    如果仅从艺术品升值的角度考虑,这两件艺术品还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之所以流拍,业内人士分析主要还是由于两大原因:首先是珍品从露面到再次上拍往往需要一定周期,此次两篇拍品仅隔不到五年就再次露面,不太符合艺术品投资规律,也显示出藏家对后市可能不再看好,引发了投资者忧虑。其次,这与近期人民币升值加速也有一定关系。从前两年香港市场的艺术品投资来看,采用港元购买的拍品不仅享受到了人民币升值,而且藏品本身也在升值,但随着人民币升值加速,市场已经开始有了反向预期,这也使得投资者更加谨慎。

热点有所转换

    去年中国艺术品的拍卖市场上掐丝珐琅器火爆,今年春拍情况却明显变化。像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推出的中国掐丝珐琅器17件,成交8件,尤其清18世纪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番莲纹鸟笼,类似拍品在去年巴黎春拍中排出了2000余万港元,此次则流拍。

    与掐丝珐琅的冷遇相比,在今年香港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还有许多新的热门品种出现:“帝廷金辉──珍贵明清御制金器”专拍为市场上首见,表现亮丽,25件成交17件,成交率为68%;“道法自然──翦淞阁赏石收藏”专拍27件成交26件,成交率为96.3%;香港佳士得推出的“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清宫御藏钟拍卖,成交率达到了100%。这些数据值得关注,投资者在艺术品市场对热点追涨也需要谨慎。

                                                                    摘自2008年6月28日《新闻晨报》

 
copyright 2005 -2010 上海青莲阁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50号16楼A室(宝鼎大厦)
电话: 021-51701200 (总机) 51701227 (直线) 传真: 021-51701229 E-mail:customer@qingliange.com
沪ICP备17038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