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卖公告
拍卖标的推荐
网上竞买指南
拍卖电商动态
 
首页 >关于我们> 网络拍卖公告
 
[心系灾区]沈翠英老师捐赠房产 全家全票通过
点击次数:1709
  沈老师捐住房建学校的事已经家喻户晓。她所在小区的业委会工作人员和邻居们都对沈老师的善举投以敬佩的目光
  ▲ 双休日,沈老师经常和儿子、媳妇带着孙子、孙女出游,享受天伦之乐
  ▲ 平日一起早锻炼的姐妹们对沈老师的善举赞不绝口,特地写了“天有大灾人有大爱”的字幅送给她
  ▲ 沈老师心系灾区孩子,每天和孙子孙女看报纸了解抗震救灾最新进展
  沈老师和很多上海老人一样,每天到公园晨练

  5月22日,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10天,61岁的沈翠英来到儿子家,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一个重大的决定,捐出自己养老的房子为灾区造学校。”这个重大的决定很快在这个家庭获全票通过。

  沈翠英成了上海捐房赈灾第一人(见本报5月28日头版报道)。前几天,记者再次走进亚都国际名园的这户上海人家,看到了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贫困童年用脸盆做饭

  忆起自己的童年,沈翠英把种种印象、感受总结为一个字:穷。沈翠英有兄弟姐妹5个,她排行老二,最小的妹妹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十分清贫。“人家说穷得揭不开锅,可我家最困难的时候连煮饭的锅也没有。”沈翠英说,那时邻居送给她家一只铝制的脸盆,妈妈就用这只脸盆做饭,一家人吃了两年。这只脸盆,让沈翠英感到了受人帮助的温暖并铭记至今。听到地震消息之后,她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去帮助别人。

  因为家里穷,沈翠英很小就跟着母亲带着妹妹到纺织厂上夜班,为的是能和妈妈同吃一客夜班饭并照顾年幼的妹妹;因为家里穷,沈翠英10岁才上小学,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家里穷,沈翠英未能如愿考高中读大学,而选读了有生活补贴的师范学校,从此与教育结缘,后来参加过全国聋哑学生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尽管有过10年从商经历,但沈翠英最喜欢的称谓仍然是“沈老师”。    

  捐房建楼都要最好的

  沈翠英的住处紧邻漕溪北路,楼下车来车往十分嘈杂;而她捐出的同一小区147.88平方米的三房两厅两卫的房子位于小区中心,非常清静。2001年,沈翠英的姐姐排了3天3夜队,终于拿到两个号。放弃可惜,沈翠英就将只够买一套房的钱加上贷款买了两套房,去年,她刚把全部贷款还清。

  “贷款刚还清,她居然把房子捐出去了!”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兄弟姐妹都很吃惊。其实,沈翠英的亲戚们并不富裕,姐姐和姐夫长期患病,一直住在15平方米的一居室内;弟弟在菜场值班,一个月工资只有1000多元;82岁的母亲非常节俭,自己做家务不请保姆。

  “可妈妈说,要捐就捐最好的。”儿媳施艳告诉记者,没想到一向节俭的婆婆作出这样一个决定,令她满怀敬意。施艳说,自己和先生都是独生子女,生下儿子和女儿后,婆婆就一直帮着带孩子。有时和婆婆到徐家汇逛街走累了,哪怕就是一个起步价,婆婆也坚持不打的;平日剩菜剩饭更舍不得倒掉。

  地震发生后,沈翠英第一时间到居委会捐了2000元,儿子朱希晨也通过公司捐了10000元,可她总觉得不够,还想做些什么。有了捐房造学校的念头后,沈翠英整整考虑了一个星期。“毕竟这么大一笔钱,我也不可能再创造450万元的财富了。”沈翠英说,好在儿子媳妇都有自己的事业,他们也一直鼓励她自己的钱自己用。至于儿子创办的公司的名称,一家人三缄其口:“我们不想妈妈做好事,儿子却跟着沾光。”    

  将精神财富留给孙辈

  因为捐房赈灾,沈翠英出了名。小区里认识的人向她竖大拇指,一起锻炼身体的老朋友送来了鲜花和字画,连门口按摩店里的盲人也跟她讨论这件事……沈翠英一家都说没想到会这么轰动。“其实,我只希望房子能够尽快卖出去,然后让我看到一所震不垮的学校,我就满足了!”沈翠英说,她很感动,不少“奶奶级”的上海市民希望她带头组织“上海奶奶爱心团”,去看看灾区的小朋友;更有志愿者表示要到灾区义务监工,助她建一所高质量的学校。

  家里的两个小宝贝——10岁的孙子朱纪扉和6岁的小孙女朱珠这两天也分明感受到了这份爱。房产证上原来也有他俩的名字,如今房子捐出去了,施艳却觉得奶奶给孙子孙女留下了一笔更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不,哥哥折了小船,妹妹叠了两颗爱心,孩子们说,要把爱心放在船上带给灾区的小朋友。

 
copyright 2005 -2010 上海青莲阁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50号16楼A室(宝鼎大厦)
电话: 021-51701200 (总机) 51701227 (直线) 传真: 021-51701229 E-mail:customer@qingliange.com
沪ICP备170388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