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拍卖公告
拍卖标的推荐
网上竞买指南
拍卖电商动态
 
首页 >关于我们> 网络拍卖公告
 
上海艺术品拍卖如何重现辉煌
点击次数:1451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被人称为继股市、房产和汇市后的第四只经济蓄水桶,它是一个城市经济与文化繁华的窗口,2007年,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首日破两项纪录,首日进场人次1.5万,首日成交额500万。同年,民生银行在上海推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中国现当代艺术品板块”。此计划类同股票基金,参加艺术品投资而分红。显然上海艺博的人气与银行艺术品投资计划,与艺术品市场的回暖有关。2007年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上海有两家拍卖公司拍卖总额超过了亿万元,它们是朵云轩与崇源。
    
    艺术品拍卖的兴盛,它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投资与保值经济行为。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古今艺术品是商品,它在市场上有其价格参照,拍卖的成交金额受价格规律的影响。但是,古今艺术品的特殊在于,它的价值与价格中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创作,积淀着人类的思想与文化。一种优秀的艺术品,无论古与今,它都融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创造价值为一体。艺术品创造中审美的独特性,艺术品存世的稀缺性,艺术品历史价值的无可替代等,往往影响了它在拍卖中的价格定位。因此,一个城市艺术品拍卖与艺术品收藏的冷热,既反映了这一城市居民经济实力,更反映了这一城市居民的审美眼光与文化水平。
    
    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它文化的软硬件指标有很多项,其中有一条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与政府主政的城市博物馆相配套的大批高质量的私人艺术品收藏馆。如果城市政府主政的博物馆是蓝色天幕中的月亮,那么这批私人艺术品收藏馆则像是围绕在月亮四周的星星,它们共同组合成城市灿烂的夜空。当今西方许多城市的私人艺术品博物馆,它们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为城市的文化旅游赢得了声誉,又创造了丰厚的经济回报。
    
昔日的辉煌  今日的尴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远东大都市的上海,与其经济繁荣相一致的,艺术品的交易与收藏占全国半壁江山。叶叔重、仇炎之、朱三爷等一批上海艺术品商贾,他们是北京琉璃厂老字号古玩铺的座上客,从三代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名家字画、古玉杂项到宋元古籍,这批上海艺术品商贾眼力好,实力厚,背后又有大的买家,因此北京琉璃厂一批贵重价高难出手的艺术品,都流入了他们的手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香港拍卖行掀起明清官窑器热,就是移居香港的上海人仇炎之推波助澜的结果,至今国际与国内的拍卖市场,明清两朝的官窑器仍是人们的抢手货,价格居高不下。
    
    与这些大商贾相关联的,当时上海拥有着一批与北京可以匹敌的大收藏家,他们鉴赏眼光高超,经济实力雄厚,家藏殷实,藏品堪称中国一流,并能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收藏家相媲美。如潘达于收藏的三代青铜器,庞莱臣收藏的古代书画,袁寒云收藏的古玉杂项,郑振铎和翟启甲收藏的古籍善本,丁福保收藏的古钱币,陈光甫收藏的外国金银币,谭敬收藏的金石书画,孙伯继收藏的碑帖,陈器成收藏的瓷器,吴湖帆收藏的名家书画,刘晦之收藏的甲骨,叶恭绰收藏的文玩等等。上海博物馆今日能有如此丰富的我国古代艺术藏品,与这些上海大收藏家在新中国建立后无私的捐赠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品拍卖之槌首先在上海敲响,朵云轩的拍卖业绩独领风骚。朵云轩艺术品拍卖行一度是我国内地艺术品拍卖的风向标。1996年,他们的傅抱石八开山水人物画册,成交价320万元,创造了当时内地傅氏作品的最高价。2001年,敬华拍卖公司组建首拍,一炮打响,它的成交额排在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前三甲,仅次于北京的嘉德与翰海。
    
    但是,进入新世纪以后,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却没有与时俱进,以2007年春拍为例,上海艺术品拍卖业绩过亿元的仅有两家,朵云轩与崇源,而北京则是一枝独秀,嘉德总成交额为6亿多元,保利6.3亿元,翰海4.5亿元。而北京春拍业绩1至3亿元的公司更多。北京嘉德一场春拍成交额,超过了上海所有艺术品春拍的总额。媒体惊呼,上海艺术品拍卖半壁江山已经风光不再。
    
    与此相伴随的,当北京等地新一代收藏家个人艺术品博物馆纷纷问世时,新一代“海上藏家”的风韵有点失色。当然,在上海人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喜张扬的特点。但是,拿半个世纪前海上收藏家作标尺,那么,他们的高度只能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高山仰止”。
    
“厚京薄沪,厚港薄沪”
    
    这几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居民中对艺术品爱好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上海人既有文化眼光,又受海外文化的影响,他们对收藏艺术品是热衷的,上海本地专门从事艺术品拍卖的大小公司有40多家,以春秋两季大拍与每月一小拍来算,艺术品拍卖在上海几乎天天都在举办,那么为什么成交额不断地萎缩呢?
    
    上海确实拥有相当实力的藏家与买家,北京与香港一些大的艺术品拍卖公司进行预展,它们在内地其他地方都可以推脱,惟上海是春秋两季各地大拍卖预展必到之地。近些年来,在北京和香港一些拍卖会上,上海的买家十分活跃。不少上海的艺术品收藏和投资者,走出国门到欧洲与东南亚诸国去寻找好藏品。
    
    但是,与此相反的是,上海本地的一些高档艺术藏品大量流失在北京与香港,据上海一家著名拍卖行统计,上海藏家与外省市藏家的送拍品为1:14。
    
    上海藏家与投资者青睐北京与香港的拍卖会,上海的艺术品的流失,这种可怕的循环是市场规则在起作用。不久前一张潘天寿六十年代水墨鹰石图,上海拍卖公司估价为150至200万,而浙江西泠估价则为250至300万。今天,上海本地艺术品价格不如外地,而导致了好的藏家不参与本地竞拍而转向外地。就拿古代的文房用具,即笔、墨、纸、砚等杂件,现在杭州的拍卖价高出上海30%至50%。上海当代著名的书画家谢稚柳、陈佩秋、程十发等人的作品,北京拍卖的价格远远超过上海。近些年来,优质的新疆和田白玉因原料枯竭,价格上涨数百上千倍。北京与上海周边各省的拍卖行拍卖业绩相当不错,但是,上海专场玉器拍卖会成交量仅仅50%左右,有的还不到这个数。
    
    与此相关联的,近年北京浙江等地私人收藏家手中藏品越来越多,浙江等省私人收藏家家中所收藏古代青铜器,晋唐越窑青瓷品种之多,门类之全,艺术之精让上海收藏家望尘莫及。
    
    艺术品拍卖的衰退与高档次的艺术品收藏家的失色,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虽说上海文化环境,使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性格内敛,不求声张。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上海经济高速发展时,上海艺术品拍卖行则没有与时俱进。
    
话语权失落说明了什么
    
    昔日曾是我国艺术品收藏半壁江山的上海,为什么近些年来艺术品拍卖逐渐衰退呢?为什么在上世纪中叶,一度在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中独领风骚,曾为风向标的上海艺术品拍卖,今天已失去了话语权呢?
    
    首先还是要建立严格程序。鉴定艺术品的真假好坏,虽说是复杂学问,但是,国际著名的拍卖行有操作规则,他们的每件拍品都要请专家掌眼,珍贵拍品还需组织论证,一旦有不同意见,他们便缓拍或者撤拍。这种严格的操作制度,保证了拍卖行的声誉,也引来不断增长的业绩。
    
    上海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分两类,朵云轩、崇源等近些年业绩做得较好,他们对艺术品上拍关都把得很紧。相反,有另外一些公司,由于诸种原因,他们日渐忽视了拍品的把关,某艺术品拍卖公司,2001年组建首拍,一炮打响,当时成交额进入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业的前三甲,但是,短短数年后,它们大拍中成交率只有15%,跌出了上海拍卖业的前列。更值得一说的是,一些小型艺术品拍卖公司,他们靠“出租”营业执照,出借拍卖权来维持生计。只要出几千元钱,谁都能搞一次拍卖活动,如此拍卖,结果一只老鼠坏了一锅粥。
    
    其次,与拍卖公司加强自律建立严格的上拍制度相配套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艺术品拍卖关系城市的文化形象。2007年,某地在沪设立艺术品拍卖分行并进行拍品预展,上海收藏家与艺术品经营者结伴前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数百件展品,多是赝品,这批新造古瓷、玉器、家具形制粗陋,色浆怪异,它们连市场上高仿的程度都达不到,这类预展,竟在繁华路段光天化日下上演,让人惊讶。
    
    上海开埠以来便是南来北往的码头,开放、兼容是它的特点,今天对艺术品拍卖也该取此态度。但是,码头也该有码头的规矩。因开放而胡来,结果扰乱了拍卖市场的规则。
    
    艺术品拍卖市场加强监管,既要对外来拍卖公司的预展进行把关,更要对那些小拍卖行“出租”经营执照的行为进行处理。今天,人们走进拍卖公司,至少对艺术品的收藏与投资还抱有一定的信心,对拍卖公司的操作还具有一定的信任。如果,艺术品拍卖中“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现象泛滥,人们对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信心就会受到影响。
    
重振上海的辉煌
    
    1997年香港回归后,一位资深艺术品拍卖人士曾这样断言,我国从南到北,将形成三个艺术品拍卖市场,第一以香港为中心,包括深圳、广州在内的华南艺术品交易区。第二以上海为中心,包括江浙两省的华东艺术品交易区。第三以北京为中心,包括天津的华北艺术品交易区。10年以后的今天,北京与香港两大艺术品交易区风光依旧,而上海则有些失色。
    
    新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每年以两位数在增长。有一些品种,如新疆和田白玉,明清古典家具,旧时文人书房杂件,上涨的幅度更是惊人。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流通市值激增,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银行已经推出了艺术品投资保值基金。此时此刻,有人断言,上海正处于进入我国第四次艺术品收藏的大潮中。
    
    上海有其悠久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传统,当年曾问世过一批海内外著名的收藏家与投资者。今天的上海正在重现辉煌,作为城市文化窗口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人们有理由期盼它克服困难,再塑辉煌。
 
copyright 2005 -2010 上海青莲阁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上海市徐家汇路550号16楼A室(宝鼎大厦)
电话: 021-51701200 (总机) 51701227 (直线) 传真: 021-51701229 E-mail:customer@qingliange.com
沪ICP备17038876号